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大力開展文化公益創投項目,持續構建城鄉一體化公共文化設施網絡……2022年,威海持續發力,全面完成了市級重點民生實事清單中的“推進文化惠民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優質化”任務,進一步提升了廣大市民文化生活的品位與內涵,增強了大家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項目名片
推進文化惠民行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優質化。建設改造城市書房4處、鄉村書房12處,實施文化公益創投項目40個,舉辦書法、繪畫、舞蹈類公益講座1500場,開展傳統文化公益培訓1000場。
■幸福感受
培訓送下鄉 村民受益多
不用出村,不用交學費,就能定時參加專家送來的文化講座——2022年,環翠區張村鎮里口山下的王家疃村村民董迎霞的生活,因為我市開展的一個文化公益創投項目而發生了變化。
這個創投項目就是由威海恒盛文化服務中心承辦的“留住古村記憶,傳承鄉愁文化”文化公益創投項目。中心負責人介紹,項目是經過路演和多位專家的評審后獲準為該村村民提供公益培訓的,相關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村民不用花一分錢。
培訓教師會在盛夏時節為村民講解艾草和艾絨灸條的制作與養生保健知識,在傳統節日來臨時講授傳統面點或手工布藝的制作技能……活動期間,培訓教師結合傳統民俗文化及授課主題,用接地氣的語言,讓每一堂課通俗易懂,受到村民喜愛。
“太有收獲了,這些專家講的都是大家希望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非常實用,老師講得好,大伙兒學得也認真。”董迎霞說,和她一樣有相同感受的村民還有很多,每次老師在開辦講座前都要聽取她和其他村民的意見,以便講課內容更有針對性。
據介紹,2022年,威海恒盛文化服務中心共為王家疃村民帶去了20多場公益文化培訓,每次培訓都吸引數十名村民及游客參加。培訓期間,村民們不僅聽、記,更有機會動手體驗,既增長了學識,也融洽了鄰里關系,生活變得更加更多姿多彩。
■項目回眸
更多選擇帶來更多幸福感
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威海恒盛文化服務中心在王家疃村實施的“留住古村記憶,傳承鄉愁文化”項目,是我市2022年啟動的45個文化公益創投項目中的一個,這已是我市連續第三年開展公益文化創投項目;顒用嫦蚋鱾區市,吸引了一批公益培訓機構參與,所開展的創投項目涵蓋傳承紅色文化、文化挖掘保護、特色創新、非遺傳承等不同類型。通過政府和文化類社會組織合作共贏的新機制,送服務進社區、進村莊,讓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免費的文化大餐,為活躍城鄉居民文化生活,促進全市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地賦予了新的內涵。
據統計,2022年我市共實施了45個文化服務公益創投項目,直接受益人數達3萬余人次。我市開展的文化公益創投在今年還首次成功入選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今年我市在公益講座、公益培訓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開展的文化惠民服務同樣力度不減。其中,市群藝館面向市民開展的公益文化培訓、市圖書館尼山書院開展的傳統文化項目公益培訓,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共計舉辦群星大講堂、蓓蕾成長計劃等公益培訓1720場,開展尼山書院傳統文化公益培訓1260場,涵蓋音樂、美術、攝影、舞蹈、戲劇、武術、茶藝等多個專業,為市民免費接收文化藝術熏陶、提升文明素養提供了豐富選擇。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方面,我市新建或改建的4處城市書房、12處鄉村書房也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進一步拓展鄉村閱讀空間,讓閱讀空間在城鄉遍地開花。2022年,我市共有4處書房分別入選山東省“最美城市書房”“最美鄉村書房”,入選數量全省第一。(Hi威海客戶端記者 董傳葆/文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