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記者從市新聞辦召開的“大抓經濟 勇爭一流”主題環翠區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環翠區將搶抓機遇,牢固樹立“大抓經濟 勇爭一流”工作導向,在推動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營商環境等方面精準發力,扎實做好“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文章,奮力開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新局面。
抓集群、聚鏈條、增動能 構筑現代產業體系
環翠區委常委、副區長張元波介紹,環翠區將堅持抓集群、聚鏈條、增動能,推動工業園區、中心城區、遠遙灣區、鄉村片區協同聯動、融合發展,打造現代產業體系。
打造工業發展聚集區,環翠區將瞄準“專精特新”方向,打造1至2個在全省有影響力的高水平專業化園區。同時,聚焦新材料、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用好用活“鏈長制”“園長制”,推動資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向園區集聚,力爭落地引擎性項目10個以上,實施好宏信智能版基生產線等29個高端產業項目,打造“支柱型”、戰略性產業集群。
打造都市經濟引領區,環翠區將狠抓新建樓宇打造、存量樓宇盤活,力爭年內打造集約化、特色化樓宇2座以上,稅收過千萬元樓宇達到50座以上。突出抓好總部經濟、品牌經濟、夜間經濟等高端服務業項目的引進培植;做大做強現代金融業,依托財金中心等優質載體,聚力引進銀行、創投基金等金融機構,打造新型區域性金融中心。
打造海洋經濟核心區,環翠區將進一步優化遠遙淺海科技灣區建設運營機制,用好高校院所、國家部委等力量,高標準做好灣區規劃,堅持海上、岸上、島上及產業承載區一體統籌,形成直觀發展藍圖;深入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招展引會、招院引所“四招四引”行動,讓客商進得來、讓項目留得住、讓企業發展好。
此外,環翠區還將以鄉村振興十大樣板片區為載體,加快實施里口山鄉村會客廳等56個鄉村振興重點項目。持續深化“兩清三化”行動,深度發展都市農業、體驗農業、生態農業等現代農業,年內每個涉農鎮街新打造示范項目2個以上。
打好“組合拳” 強化要素集成保障
今年,環翠區將扭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打好科技創新、項目引建、需求拉動“組合拳”,爭創新優勢、挖掘新潛力、蓄足新動能。
深入推進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環翠區將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上市企業”梯次培育體系,確保年內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穩定在500家以上。健全完善省、市、區三級創新研發平臺培育機制,年內新增工業設計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市級以上創新平臺10家以上。持續深化校地校企合作,緊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領域關鍵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全年達成產學研合作40項以上,確保實施市級重點科技創新項目20項以上。
環翠區還將牢固樹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理念,深化產業鏈招商、產業生態助商,加強對接世界500強、央企國企、行業領軍企業,強化制造業和外資招商,力爭引進20億元以上項目1個,外資過千萬美元、內資過億元項目12個以上。完善“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機制,緊盯上級政策,積極爭取政策紅利,為項目建設掃清障礙。
同時,環翠區將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金線頂商旅綜合圈等高端商貿、文旅項目建設,開展好文旅惠民消費季、沙灘音樂節等活動。深入開展穩定外需行動,持續拓展“一帶一路”、RCEP等新興市場,做精做優“深耕日韓”文章,支持魏橋智信等重點外貿企業擴大規模,推動威高物流海關快件監管中心提升業務;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云外包等新業態、新模式,引導紡織服裝、漁具等傳統外貿企業“觸網”發展,爭創省級特色服務出口基地、跨境電商主體2個以上。
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構建綠色發展格局
今年是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起步之年。在生產方面,環翠區將全面落實省、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要點,謀劃推進好遠遙淺海科技灣區建設,依托藍貝海洋科學中心等載體平臺,以海洋電子信息和海洋智能裝備產業為方向,對接優質企業、高校院所,力爭更多高端涉海項目、科研團隊入駐灣區。
同時,依托中歐水處理及膜技術、中節能環保等園區載體,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引進培育一批節能環保項目,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調整。深入實施能效提升行動和綠色制造工程,鼓勵企業研發應用低碳新工藝、新技術,年內新增市級綠色工廠2家,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在生活方面,環翠區將實施城鄉“全周期、全時段、全覆蓋”精細化管理,用好中德生態示范城市金字招牌,確保新開工民用建筑全部達到綠色建筑標準。健全完善垃圾分類處置體系,高標準建設垃圾分類房38座,深入開展好無廢機關和綠色家庭、社區、學校等創建活動,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
在生態方面,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等領域污染防治,確保省控河流水質穩定達標、空氣質量持續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其中,海洋生態方面,堅持海、灣、灘、林、島、礁一體謀劃、協同保護,全面提升近海生態環境品質。
提標、均衡、兜底 不斷加強民生服務保障
聚焦低保、特困等弱勢群體,環翠區將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打造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樣板。同時,聚焦難點堵點淤點痛點,通過解剖麻雀、敲開核桃,聯合用力、集中攻堅,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