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名片:優化全齡友好服務,提升市民幸福感。建設托育服務示范機構10處、兒童友好實踐基地10處、青年發展友好型鎮街10個、青年驛站15處、家庭養老床位4857張,為年度出生常住新生兒家庭免費發放養育照護套裝,為全市兒童開展自然教育、研學實踐等服務,為來威就業創業青年提供公益體檢、安居保障等服務,為經濟困難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
■進度更新:完成10處兒童友好實踐基地建設,實施兒童友好服務項目10個,開展非遺傳承、自然教育等主題活動178場次,服務兒童5273人次;累計完成16460名老年人能力評估,為4895戶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建設了家庭養老床位;成功打造首批青年發展友好型鄉鎮(街道)10個、青年發展友好型社區20個、青年發展友好型陣地15處。
■關鍵詞:友好便捷。
●以“一米高度”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已建成100余處兒童友好空間。
●印發《威海市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實施方案》,讓項目實施有制度支撐、有標準參考。
●新建4處青年發展服務中心,開展活動96場次;創建青年驛站24處,服務來威青年1559人。
以海邊落日為背景,用藍色、黃色、粉色的紙條做大海、天空和晚霞,再用畫筆勾勒出燈塔、礁石……日前,“童繪漁鄉·童想未來”少年美育公益課堂在天和美術館開課。課堂上,指導老師為孩子們講解了如何發現生活中的美,如何利用丙烯畫筆塑造心目中的威海。
天和美術館是我市精心打造的兒童友好實踐基地之一。站在兒童角度審視城市發展,將兒童的根本需求納入城區的規劃中,不僅是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維度,也是城市魅力、活力的體現。作為市級20項重點民生實事之一,今年,我市明確建設兒童友好實踐基地10處,為全市兒童開展自然教育、研學實踐等服務。截至目前,已完成10處兒童友好實踐基地建設,實施兒童友好服務項目10個,開展非遺傳承、自然教育等主題活動178場次,服務兒童5273人次,形成兒童友好共建、共推、共享的生動局面。
全齡友好服務,我市不只聚焦兒童。日前,團市委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邀請20余名新市民、新青年代表,談發展、話未來、說就業,展望在威海創新創業的明天。“投資民宿方向如何選擇?”“現階段就業機會有哪些?”……座談會現場,相關部門還針對新市民、新青年提出的問題答疑解惑,詳細介紹我市當前服務青年創業和大學生留威的相關政策。
圍繞青年友好服務,我市堅持市級統籌、縣級推動、鄉鎮創優,將各項資源向基層延伸,確立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鎮街10個、青年驛站15處及為來威就業創業青年提供公益體檢、安居保障等服務的目標。截至目前,已成功打造首批青年發展友好型鎮街10個、青年發展友好型社區20個、青年發展友好型陣地15處,形成了上下聯動、共創共建的濃厚氛圍,切實讓“友好”貫通每個年齡段,體現在每一處社會生活細節里。
我市以各年齡群體的多層次需求為導向,將包容互助和柔性關愛滲透到城市規劃、建設、治理、運行的各個環節,為老服務亦是其中一環。
“大叔,給您配的那些設備都用得怎么樣啊?”前段日子,市6012349便民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來到環翠區孫家疃街道沙窩社區居民李新華的家中,耐心詢問老人對此前安裝的智能化適老化裝備的體驗和感受。
今年以來,聚焦居家老人看護難、照料難,我市以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實施為契機,緊盯老年人實際需求,做好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工作,把專業化養老服務真正“搬”進老人家里。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16460名老年人能力評估,為4895戶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建設了家庭養老床位。
此外,為給經濟困難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我市還通過“政府買單、實體操作、分類服務、監督管理”的方式,將低保、城鄉特困人員、重點優撫對象等七類老年群體納入政府買單范疇,為每人每月提供30至60小時的助餐、助潔等“六助”服務。據悉,全市已有10194名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享受到了包括助潔、助浴、助餐、助急、助行、助醫等在內的居家上門服務。(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曲黎悅/文 資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