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走進威海瑞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只見一臺臺自動化設備整齊排列,工人正在加緊生產各種模具產品。完整的數字化生產體系構建,不僅讓產品達到了精細化設計、精準化生產的要求,也實現了車間的數字化、智能化生產。
近年來,瑞沐精工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數字化注塑車間,通過制造執行MES系統、企業資源管理ERP系統集成,大幅提升智能設備的在線監測功能,實現全流程產品實時監測和生產裝備精確控制。
“車間數字化改造后,整體生產效率提高95%以上,產品不良品率降低了80%,設計、生產、物流、回收等全環節運營成本節約20%以上。”瑞沐精工總經理孫朝陽表示,利用先進的數據管理理念和方法,企業在新產品研發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利用數字化生產系統,在產品檢測環節,注塑機的機械手會根據程序設定,自動把接插件產品運送到檢測線上,公司自主研發的視覺檢測設備可進行動態拍照檢測,大屏幕實時顯示產品是否合格,并對不合格產品追溯具體原因。目前這項創新成果正在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瑞沐精工的例子,是環翠區推進企業“智改數轉”的縮影。環翠區搶抓數字經濟發展關鍵期,聚焦“4+3”制造業產業集群,制定特色化“智改數轉”方案,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樣板工程,形成典型工業應用場景,推動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企業管理和銷售服務方面的智能化改造。目前,已培育7家省級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6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25家省級數字經濟“晨星工廠”,9家DCMM貫標試點企業,并積極推動廣泰、寶威等8家企業接入二級節點平臺使用標識解析服務。
眼下,環翠區一大批企業正借助數字化轉型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走進國內領先的智能設備解決方案提供商——威海新北洋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生產線上機械手臂快速靈活轉動,各種物料“鏈”上傳輸,系統實時進行信息化跟蹤,工人們只需操作、監控設備即可,展現了數字化轉型和數據賦能催生的強大動力。
“我們上線了PLM、CRM、EBS、MES四大單體系統,實現了四大業務核心系統和五大執行層的業務系統全覆蓋,以及整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威海新北洋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龐裕強介紹,正是有宜商親商的營商環境和暖心周到的服務,企業加快“智改數轉”的信心更足了。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休止符”。“我們依托三角輪胎、寶威新材料這樣的流程型制造企業,打造黑燈工廠、5G工業互聯網標桿,進一步拓展產業鏈上下游工業互聯網協同應用,并鼓勵廣泰空港、海王旋流器等離散型制造企業,整合內部研發、設計、生產等資源,建設企業級工業互聯網應用平臺,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環翠區工信局局長呂進柏介紹,在此基礎上,他們積極組建智能制造系統方案服務商聯盟,為企業“一對一”把脈會診,“手把手”靶向施策,最大化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數字賦能。
夯實5G網絡設施“底座”,構建綜合服務體系,努力培育更優應用生態……環翠區厚植數字經濟“沃土”,讓更多企業“敢轉、愿轉、會轉”。同時,把優質營商環境作為“金字招牌”,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全面推動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創新發展模式應用,以營商環境之“優”謀數字化轉型之“智”。(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曲黎悅/文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