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低落、心慌意亂,無故發脾氣、注意力不集中,和被窩難舍難分,和電腦藕斷絲連,和電視依依不舍,和手機形影不離……這些“開學綜合征”,您家娃中招了嗎?
什么是開學綜合征?
從假期結束到開學初的這段時間,很多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會出現不同程度消極表現,這種現象稱為“開學綜合征”。
開學綜合征的表現有哪些?
生理上:有的孩子表現出失眠,有的孩子則表現出嗜睡,還有的孩子表現為頭暈、惡心、腹痛、食欲不振、乏力困倦等,而這些表現并無身體疾病層面的證據支持。
心理上:“開學綜合征”表現為厭學、情緒不穩、焦慮緊張、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
威海市立第三醫院理醫生提醒家長:
“開學綜合征”并不是醫學診斷的名詞,但是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孩子在開學前后容易出現以上的問題。開學前后的一段時間,很多孩子因對面臨馬上要返校的顧慮以及返校后的不適應出現各種問題,從而被家長帶到醫院就診。
面對“開學綜合征”,家長朋友們首先要明白:對于假期到開學的過渡期,孩子會面臨著生活作息、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變化,尤其在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孩子的適應能力比較有限,出現各種不適應的表現是正常現象。
家長怎么做,才能助力孩子遠離“開學綜合征”?
調整生物鐘,規律作息
假期的時間安排相對放松,而開學后的作息相對固定,生物鐘的變化會讓孩子陷入“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的境地。對于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逐漸調整,有助于孩子的身體逐漸回歸到學校節奏。
合理膳食、飲食調整
對于孩子開學前后表現出的食欲不振、乏力困倦的情況,家長可以在飲食中做出調整。如適當給孩子準備一些清淡爽口、利于消化的飯菜。對于早飯來說,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加劇孩子上午的困倦,蛋白質的攝入卻是不錯的選擇。
營造開學儀式感
開學后,營造一些新學期的儀式感,讓孩子從心底里感受到開學的氛圍。比如買新的筆記本,和孩子一起把新書包上書皮、寫好名字,準備新學期每一個科目需要的筆記本、錯題本等等。讓孩子真切的感覺到:開學了,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我要開啟新一階段的學習了。
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
很多家長可能都會聽到孩子抱怨“不愿上學、不想開學”之類的話語。這時,家長可以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及時溝通,才能“對癥下藥”。家長可以多和孩子聊聊新學期會面臨什么樣的事情,新學期有什么樣的計劃和安排等等。
我們希望孩子享受上學的過程,更希望孩子可以在學有所得的同時,發展人際、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對于孩子的發展,尤其是新學期的心理適應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出現“開學綜合征”相關癥狀,家長應該怎么做?
首先,家長不用過度緊張,保持平衡的心態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要避免將自己的焦慮緊張情緒傳遞給孩子,加重孩子的焦慮。其次,家長還要積極正面引導并幫助孩子進行生活習慣的調整。
如果發現孩子存在明顯的的情緒和行為變化,家長要耐心詢問及傾聽孩子訴說的困難和痛苦,對孩子表達出真誠的關心和理解,并給予地疏導及鼓勵,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如果效果不理想,及時就醫,尋求醫生的幫助。(來源:威海市立第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