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著力健全耕地保護體制機制,不斷壓實耕地保護責任,持續推動耕地數量不減、質量不降、生態向好,以資源保障持續賦能鄉村振興。去年,我市實現耕地面積凈增加2.6萬畝、“非農化”違法占用耕地比例“三連降”。
簽訂“軍令狀”,扎緊耕地保護“籬笆”
“我們整理了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負面清單,將一般耕地、永久基本農田上能種什么、不能種什么,用大白話講清楚、說透徹。展播《新時代的牛百歲》微電影,讓耕地保護‘聲入人心’。我們與市婦聯組建巾幗志愿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積極開展政策宣講。”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牢固樹立耕地保護“一盤棋”理念,我市健全完善耕地保護協同推進機制。其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會同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安局等部門建立起完善耕地“非農化”問題信息報送、移交、督辦全過程閉環處置機制,構建耕地保護閉環處置體系。
日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有關部門開展“2024年第一季度耕地保護督導檢查專項行動”,特種兵式探查圖斑410個,現場解決問題48個,收集并宣傳先進經驗做法22個。“實地確查圖斑位置的耕地是否發生改變種植屬性,既督導各級各部門解決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也聽取群眾意愿做好調查研究,為下一步工作開展奠定基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特種兵式“探斑”,是我市健全耕地保護督導考核機制的有力實踐。近年來,緊盯冬季“農閑”、春季“春耕”等關鍵時間節點,市紀委監委、市委督查室及市直相關部門組成耕地保護專項督導檢查組,分赴各區市、開發區有耕地保護任務的70個鎮(街)及部分村,重點對問題圖斑整改、“田長制”運行、撂荒整改等耕地保護工作情況進行專項督導檢查,守牢耕地保護“紅線”。
為進一步夯實耕地保護責任,我市將耕地保護工作列入“一把手”責任工程,細化“市、縣、鎮”三級耕地保護責任落實機制,組織逐級簽訂耕地保護“軍令狀”,并印發《底線紅線事項提示單》,明確耕地保護13項底線紅線事項,切實將耕地保護明確到崗、責任到人,扎緊耕地保護“籬笆”。
由“管控”向“治理”過渡,保護耕地更好賦能鄉村振興
去年,環翠區張村鎮建立“農民—鎮政府—農業公司—種糧大戶”新機制,將農民不愿種的土地進行集中流轉,安排專人定期巡查,動態掌握耕地種植情況,更好落實耕地保護。
為化解存量問題,增加耕地面積,近年來,我市從“耕地管控”到“耕地治理”逐個環節破題。一方面,加強源頭管控,全面落實“田長制”,全市去年各級田長累計巡田達40.5萬公里。另一方面,實施“每村一圖、掛圖作戰”,建立“人防 技防”相結合的日常巡查機制,對發現問題實行臺賬管理、逐宗銷號,全市去年組織開展巡查5500余次,發現并有效制止和整改200余宗。
此外,我市以執法檢查為抓手,嚴格查處耕地整改違法行為。去年,我市“非農”違法占用耕地面積首年降至100畝以內,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數量保持全省最少。與此同時,我市積極拓寬耕地恢復渠道,全面摸清可就地整改恢復成耕地的潛力地塊。去年,文登區大水泊鎮整合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和其他農業主體,組建規模種糧共富聯盟,將7700多畝丘陵薄地變成穩產“良田”。
在嚴格耕地保護監管的基礎上,我市突出規劃引領,有效拓展農業生產空間,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民收入穩步增長。以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特色旅游村以及近期有更新改造需求的村莊為重點,我市按需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做到鄉村建設有規劃管理、耕地保護有規劃引領。截至目前,我市完成218個村居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耕地保護賦能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反哺”耕地保護。以高區初村鎮為例,鎮級引導8個村集體流轉610畝單個點位地塊統一耕種,增加農民土地租金收入10余萬元,帶動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
在耕地恢復過程中,我市充分研判產業發展特點,科學調整產業布局,結合丘陵地形地貌,進一步探索建立“林果上山、耕地下山”農業結構調整新格局,不斷優化耕地布局,實現耕地資源永續利用、長遠發展。(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劉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