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困擾遠洋作業船舶的淡水持續供應行業難題,找到了最優解——威海市綜合利用產業技術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生產出船用海水淡化裝置。
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在調試設備參數。
研究中心主任張尊良介紹,這個裝置就好比給遠洋船舶安上了一個“淡水補給站”,通過反滲透膜技術,降低海水“含鹽量”,可每天為遠洋船舶制造淡水3至50噸,脫鹽率高達99.8%。該裝置不僅淡化率高,還支持定制化設計,基本不受時間、空間和氣候條件影響,可連續穩定生產質量可靠的淡水資源。
4月17日下午,記者在研究中心見到了重量300公斤的船用海水淡化裝置,經過工作人員操作,隱藏在裝置中的“硬實力”一目了然。
“所謂‘反滲透’,就是在濃度大于普通淡水的海水中,加上比自然滲透壓更高的壓力,扭轉自然滲透的方向,可有效濾出、去除海水中溶解的鹽、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把有用的淡水壓到膜的另一邊,達到淡化海水的目的。”張尊良說,經過淡化的海水就像家庭的凈化水一樣,可直接飲用。
據介紹,將高濃度的海水變為可直飲的淡水,除依賴于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反滲透膜技術外,還有一個關鍵“助攻”——能量回收裝置,這也是海水淡化系統的關鍵裝置之一,其作用是把濃海水壓力能量回收再利用,對降低系統運行能耗和造水成本至關重要。能量回收裝置實現加壓與能量回收一體化,在成本下降的同時,做到節能環保。
志在“向海洋要淡水”,市綜合利用產業技術研究中心還將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打造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全產業鏈、創新鏈,開展海水淡化裝備開發與應用場景推廣,切實解決特殊場景的用水問題,并建設技術成果轉化平臺,推廣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節能節水、零排放等水處理技術的開發應用,加快產業化落地步伐。(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李文思/文 紀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