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威海市環翠區橋頭鎮姚家圈村,憑借18.7個足球場大小的草莓西紅柿種植園,成了十里八鄉的“果蔬種植明星村”,吸引大批采購商紛至沓來。
“再有個把月,草莓西紅柿就迎來收獲季。到那時,客流將進一步加大,同時俺們村產的草莓西紅柿也將被端上全國各地餐桌。”看著棚內綠里透紅的草莓西紅柿,駝峰嶺高效特色農業建設推廣項目負責人史鵬飛滿是期待。
村民正在查看西紅柿長勢。紀哲/攝
位于駝峰嶺山腳下、石家河穿村而過的姚家圈村,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果蔬種植優勢。尤其是幾年前,草莓西紅柿依托獨特的酸甜口感,迅速成為市場“寵兒”,加之售價是普通西紅柿的一倍多,姚家圈村瞅準商機,探索起草莓西紅柿規模化種植。
“在調研考察基礎上,我們上新建設集中成片設施蔬菜標準化園區,專門從事草莓西紅柿的種植、銷售。”史鵬飛介紹,按照邊建設邊種植邊探索的思路,共計劃架設鋼結構日光溫室大棚36座,相當于18.7個標準足球場大小。
不僅種植面積大,種植模式也來了一場革新:棚內充分配置各類高科技設備,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舉措,嚴控西紅柿生產環境、產量品質,保持其市場優勢。
近日,記者走進已投入使用的草莓西紅柿溫室大棚。單看外觀,并未感受到差異與“科技感”,然而,當撩開門簾進入棚內時,現代化農業種植景象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在大棚一角,一個顯示屏上面實時展現棚內各項環境數據,包括光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這些數據由分布在棚內的傳感器收集,可以幫助實時掌握西紅柿的生長環境和信息,并上傳到省市兩級農業平臺,經過專家分析后,為我們提出合理的調整建議。”史鵬飛介紹。
同時,大棚還配備了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傳統模式種菜基本是大水漫灌,不僅浪費水資源,營養成分也把握不準,而這套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用水更加精準,營養調配更加平衡,確保西紅柿“吃飽喝足”。待所有大棚全部投入使用后,年產量能達到100萬斤。
除此之外,該項目還被植入“振興因子”。“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吸納農民參與種植、服務等百余人,推動周邊電商、物流、倉儲、加工產業發展,成為帶動效益突出的現代化蔬菜示范園區。”史鵬飛表示,隨著大棚建設的持續推進,還將在種子選育、種苗和品牌推廣等領域全面發力,推動建成鏈條完整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將姚家圈村打造成“西紅柿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