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威海市市場監管局獲悉,作為2024年市級補短板事項之一的“互聯網 明廚亮灶”工程,目前已在全市580家學校食堂、132家養老機構食堂、24家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全面推行,實現輕觸指尖便可“慧眼”觀廚,進一步夯實了食品安全監管之效。
伴隨2024年度夏季高考進入倒計時,威海市環翠區市場監管局陸續組織開展高考食品安全專項檢查行動。不同以往單純依靠檢查人員現場檢查、抽檢的線下監管方式,今年行動中多了位“數字管家”——“互聯網 明廚亮灶”智能管理平臺。
“相比于傳統線下監管,依托平臺的數字技術,能夠實時監測學校食堂后廚衛生清潔、廚具存放、原材料存儲、食品加工操作以及‘三防’設施配備等情況,完善食品安全‘事前預防’的監管舉措。”環翠區市場監管局餐飲服務監管科科長張海威邊說邊打開“互聯網 明廚亮灶”智能管理平臺的手機端口,輕點選項按鈕,各學校、養老機構及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的食堂后廚畫面便實時呈現在屏幕上。
“一旦發現工作人員存在未佩戴口罩、廚師帽,或后廚衛生環境未達標,餐具原材料及食物未按規定存儲、留樣等情況,平臺將自動捕捉畫面并同步向食堂管理者與監管部門發送預警通知。”張海威表示,市場監管部門還將結合平臺傳輸的畫面、視頻,判定其違法違規行為類別及程度,并及時安排執法人員跟進處理。同時,建立線上巡查問題臺賬,把巡查發現的問題記錄在案,實現智慧監管和有效治理相結合,提高基層監管人員的工作效率。
近年來,威海市深入推進“互聯網 明廚亮灶”工程,持續優化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應用領域,努力在行業主管、師生、老人及監管部門之間架起共治食品安全的橋梁,有效破解事中事后監管難題、提高執法效率、提升服務效能、強化監督檢查。“我們還將進一步擴大‘互聯網 明廚亮灶’的監管領域,逐步構建起新型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推動餐飲后廚由過去‘閑人免進’轉變為‘歡迎參觀’,在全社會營造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