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凋、揉捻、發酵、干燥……8月4日,乳山市南黃鎮齊魯紅茶莊園加工車間里,一條紅茶生產線全力運轉,陣陣茶香彌漫四周。眼下,我市3萬畝茶園迎來大規模采收。
在乳山市南黃鎮齊魯紅茶莊園里,游客體驗采茶。
多年來,我市在不斷延伸綠茶產業鏈的同時,致力于相應新機械的引進推廣,以科技賦能帶動全市3萬畝茶園夏、秋茶葉的商品化利用,生產效率顯著提高。
在齊魯紅茶莊園加工車間里,制茶師傅們正把當天采摘的鮮葉,分批送進紅茶全自動數字化生產線。技術人員不時檢查各個工序的加工狀況,適時調整電腦參數,以保障紅茶質量。
“通過數字化控制系統,能實時精準地控制茶葉發酵過程中的溫度和濕度,確保每一批茶葉的品質都穩定且優質。”齊魯紅茶莊園負責人徐彬說,機器制茶不受外界天氣的直接影響,生產過程中的溫度、濕度等條件可以通過設備進行精準調節和控制,從而保證茶葉的加工質量和生產進度。
徐彬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畝產鮮葉大概200千克,可以制成40千克干茶。企業在茶葉生產全程使用機械化,除了能降低生產成本外,最大的收益就是能夠很好地把控產品品質穩定性。
不僅如此,智能生產線還最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茶產業人力需求大、制茶工序復雜、制茶時間長等缺點。“數字技術已深入茶產業的各個環節,為我們的茶葉產品注入新的科技元素,將茶葉的多樣性資源加工優勢轉化為商業競爭優勢。”徐彬說。
以科技賦能推動茶產業持續發展,在我市,不少茶企像齊魯紅茶莊園一樣,既保留了傳統工藝的精髓,又引入了現代化生產裝備,茶產業在傳承與創新中實現了生產的迭代升級。
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介紹,為更好地讓“數字”賦能茶產業發展,市農業部門通過資金支持、政策講解等方式,積極引導制茶企業“上新”數字化機械,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圍繞茶葉加工、存儲等牽頭制定了一批省市地方或團體標準規程,從源頭上把控提升茶葉原料品質、提升加工質量,保障飲用安全。目前,我市干毛茶總產達600余噸,產值約3億元。
圍繞夏茶生產加工,我市不少茶葉基地還通過實施“微改造、精提升”,打造了集茶葉種植、采摘、生產加工、生態觀光、文化休閑、研學體驗、文化展示為一體的茶旅融合體驗區,推動茶產業鏈條向茶旅融合深度延伸。(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劉義嵐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