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是收獲的季節。眼下,威海長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國家級山東榮成皺紋盤鮑良種場里迎來了“大豐收”。下月初,2800萬頭達標的皺紋盤鮑苗將裝車銷往福建等地。
“這些鮑魚苗大部分都是‘尋山一號’,是目前國內唯一由企業為主申報的鮑魚新品種。”良種場負責人介紹,在相同養殖環境下,“尋山一號”18月齡鮑殼長平均提高18.7%,致死率下降20%以上,價格普遍高于南方鮑魚苗,市場供不應求。目前,出自長青海洋科技的鮑魚苗種已達到每年3000萬粒。
筑牢“藍色糧倉”,漁業良種是關鍵。我市海岸線長968公里,海域面積9817平方公里,是全國自然環境質量最好的近海養殖區之一。近年來,我市精準打造榮成尋山、虎山及文登澤庫等海洋種業園區,持續加強基地建設,強化科研合作,已建成省級以上原良種場25處,其中包括國家級原良種場7處,數量居全省第一;全市育苗水體突破240萬立方米,年育苗產量超600億單位,海洋種業產值達30億元,產值規模居全省首位。
為“藍色糧倉”培育優質種苗并不容易,以“尋山一號”為例,采用10200頭野生皺紋盤鮑為基礎群體,自1995年起經過連續6代選育而成,又選育了兩代保證穩定性狀。“選育出一個良種,往往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市海洋發展局有關負責人說。
我市構建起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科技為支撐、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化海洋種業體系,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制定實施海洋種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形成“2+5+N”現代海洋種業發展體系,先后印發《威海市種業創新發展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如今,我市省級以上水產原良種場涵蓋刺參、海帶、皺紋盤鮑等19個品種,實現了北方主要養殖品種的全覆蓋。
不僅鮑魚、海參、海帶等“本地種”“優勢種”逐步壯大,“走”出威海、輻射全國,白刺參、海馬、綠鰭馬面鲀、海腸等“特色種”繁育也在國內率先取得突破。其中,我市海馬、白海參存有量分別達到全國50%以上和90%。
走進威海銀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種海馬養殖車間,養殖池內密密麻麻的種海馬來回游動,它們體型健碩,約10厘米長,腹部隆起。“這是我們精心挑選的個頭大且健康的種海馬,公母按照1:1.2的比例搭配進行繁殖。”銀澤生物負責人介紹,一般一只公海馬育兒袋里有100只到300只幼海馬,每月都能產一窩。
高產的背后是科研人員的悉心照料。養殖車間內,涼爽宜人,探手入池水溫冰涼,海水經過過濾、雜質分離、殺菌消毒三道程序后才能注入池中,池水不僅需要定期更換,還要常年控制在18℃到20℃之間。
今年4月份,銀澤生物新建的3600平方米海馬苗種繁育車間投入使用,目前已擁有超800萬尾海馬、10萬對種海馬的存量,是全國最大的海馬繁育養殖基地,養殖儲量約占全國的35%。(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