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首屆中韓(山東)技能人才交流合作大會上,中韓院校、企業圍繞師生互訪交流、優勢學科共建等多個方面簽訂20余個合作協議。其中,韓國大德大學、群長大學等3所大學,與我市部分技師學院、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實現雙方在人才培養、技術開發、改造創新等方面的進展與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素質技能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技能人才是活躍在生產一線和創新前沿的重要力量,威海力鈺實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滕衛兵對此深有感觸:“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動,更接地氣、更具可操作性,我們每年的創新研發很大一部分來自他們,成果投入市場后反響很不錯。”
近年來,我市以“技能興威”系列行動為主抓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技能人才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顯著提升。今年以來,全市新增技能人才2.5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7萬人。
“韓國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緊密,授課教師也是企業的工程師,培養出的人才更具實用性,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前期,我市結合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幫助部分高校、企業與韓國富川大學、大德大學等院校牽線搭橋,促使雙方達成合作協議,未來校際間、校企間將根據各自實際,通過教師互派、學生交流等方式,培養一批實用型優質技能人才。
威海市文登技師學院十分重視與韓國學校的交流合作,去年以來已先后和韓國3所大學、7家企業簽約,取得初步成果。此次,文登技師學院與韓國群長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對于未來的合作方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梁向東說:“雙方有共通也有互補,比如可在共有的焊接、烹飪專業進一步加強交流、取長補短。同時,我們也能學習對方特有的時尚、護理等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山東聯橋國際人才合作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相紅偉看來,新時代背景下,技能人才的培養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學習全球技能人才培養的先進經驗。“這次大會,剛好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相紅偉說,該企業和韓國大德大學簽訂合作協議,未來將瞄準高端裝備制造、數字經濟領域,為威海產業發展輸送一批高素質技能人才。(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張宇/文 孫大偉/圖 通訊員 王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