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今年以來,威海市持續加強政策集成和資源整合,不斷強化知識產權創造向新提質。前10個月,全市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685件,同比增長25.4%;累計擁有有效發明專利7971件,同比增長22.6%;萬人有效發明專利27.32件。
日前,榮成市昌正電機有限公司研發的“一種定子沖片絕緣性能檢測裝置”通過專利快速預審通道,從提交專利申請到獲得辦理授權登記通知書,僅用了40天時間。這是我市面向海洋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企業多渠道宣傳推介專利快速預審“綠色通道”,助力創新主體關鍵核心技術快速確權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威海市依托山東省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資源,為創新主體提供全鏈條知識產權服務,爭取“省—市—縣”+“街道—園區”五級聯動試點2個。前10個月,全市通過省保護中心專利快速預審“綠色通道”預審合格發明專利404件,授權發明專利365件。
同時,威海市還開展“助企攀登”行動,借力國家知識產權局智力資源實施引智賦威惠企,爭取專利審查員實踐點3家,解決企業知識產權相關需求40多項,組織開展知識產權專題培訓12場,受眾300多人次。高標準開展知識產權宣傳周系列活動,通過知識產權進企業、進校園、進金融機構、進社區,惠及2000余人次,幫助企業解決知識產權管理和技術研發中的關鍵性問題,助力企業創新創造迭代升級。
知識產權一頭連接創新,一頭連接市場,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威海市深入推動專利產業化,幫助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按需將技術專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一項專利權轉讓案例入選全省專利轉化運用十大典型案例,“威海市積極探索開創轉化運用新模式”經驗做法被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改革經驗予以宣傳推廣。
“威海市還印發市級專利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聚焦專利產業化和促進產業知識產權強鏈增效,組織開展2024年度知識產權運營支撐項目立項工作,為企業提供專業化專利轉化運營服務。”市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截至目前,全市5所高校提前完成1936件存量專利盤點及可轉讓許可專利入庫,1340余家企業參與高校專利評價3479次,全市累計轉讓許可專利技術1536次,同比增長41%,受益企業達56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