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推動鄉村文化的振興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鄉村文化要振興首先要傳承,即尋根溯源,于歷史長河中追尋生活氣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近年來,國家大力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在此過程中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搶救保護瀕危文物,旨在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認識并參與到傳統文化的保護中。例如,實施館藏文物修復計劃,加強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中的文物保護;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建設,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等,多措并舉,讓文化傳承熱鬧起來,并且讓群眾從旁觀者變成文化傳承的參與者、建設者、引領者,讓文化傳承不只熱鬧一時,更能“生生不息”。
鄉村文化發展不應一成不變,應順應形式變化和群眾需要,探尋人民大眾普遍接受的形式。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賓塞·約翰遜曾經說過“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于鄉村文化上也應如此。當下,山東結合年輕人的愛好,不斷推陳出新,涌現出一系列優秀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包括如今大火的黃河大集和村村有好戲的“村晚”等,都是在讓大家感受到熱鬧的鄉村煙火氣的同時,了解了作為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核心地區的黃河流域的古老文化,推動文化走出去。文化活動不僅推動了文化的傳播,還深刻推進了文化的融合和發展。以黃河大集為例,它融合了全省16市特別是沿黃9市25區縣結合本地資源特色,選取一年四季多個主題,在拉動當地經濟發展、打造文化品牌的同時,促進旅游事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讓文化傳承與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
悠悠華夏幾千年崢嶸歲月,文化傳承發展之路自然跌宕起伏,有高潮也有低谷。我們要做的就是借著這股熱鬧勁兒,將鄉村文化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生活的這片土地,尋找反映了新時代鄉村風俗風氣變遷并順應形式變化的載體,將鄉村文化傳承至子子孫孫,永不落幕。(作者:榮成市委宣傳部 杜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