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明確提出,“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引才與引智相結合,拓寬鄉村人才來源”。鄉土人才是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要注重引導,細化舉措,強化人才“引育留用”,不斷提升鄉土人才與鄉村產業的精準匹配度,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促進城鄉人才流動,匯聚鄉村產業“向心力”。靶向引才助力鄉村產業。要通過科技小院、鄉村CEO、鄉村振興專班等項目推動市域(區域)人才向鄉村流動,重點引進熟悉網絡銷售、鄉村“三產”開發的新型創業人才,以及致力于解決農產品生產銷售難題的高校科研團隊,借助人才力量提高產業附加值和數智化含量,推動鄉村產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扶持本地勞動力促進就業創業。要加大與社會資本的合作力度,通過專業培訓、企業實習、專家指導等方式,為創業人才提供交流學習機會;聚焦返鄉人才面臨的融資、用地等方面的困難,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動優惠政策直達快享。實施資源整合形成特色產業。要發揮毗鄰產業園區的優勢,采取聯建共建、結對幫扶等方式,打造農旅產業融合式“共富工坊”、生態資源升級型“帶富車間”等,形成農村剩余勞動力“接納地”和各類人才“奔流地”。
強化本土人才培養,提升鄉村振興“軟實力”。推動鄉村產業發展,需要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骨干力量”。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相關部門要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培訓力度,實行線下和線上教學相結合,多渠道推廣農業相關技術知識,創新農村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不斷壯大“新農人”“好鄉賢”隊伍。育強骨干人才。要發揮好鎮企協同作用,與園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與科技孵化器及金融服務機構達成合作,有計劃地把骨干人才放到農業科技示范、鄉村旅游開發等項目建設中,全面淬火,歷練成長。培優專技人才。依托駐區職業院校,深化校村合作,對癥農村現實需求,開設實用人才“訂單班”,開發線上實操課程,引導職業院校在鄉村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返鄉人才搭建職業技能培訓平臺。
優化社會服務供給,激發產業發展“新動力”。社會化服務的有效供給,是推動城鄉資源融合、助推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鼓勵和引導科研院所、園區企業、行業協會等主體投身農業社會化服務,借助數字化、信息化科技前沿技術,從政策、土地、人才、技術、金融等多個方面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健全組織聯結機制。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實現農戶與現代農業組織體系的有效銜接,進一步優化“服務主體+集體合作社+農戶”組織形式,使農業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促進農業經營效率和農民收入“雙提升”。完善服務保障措施。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加強資源集約與信息共享,引導支持建設一批農業孵化基地、中小微企業科技示范項目等平臺,為人才和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管理咨詢、創業指導、資源對接、市場開拓等服務。
(作者:高區科技創新局 沈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