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能源,能源是維持社會生產生活的基本保障。從工業革命開始,煤炭和石化能源在人類經濟發展歷史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對推動社會發展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前行,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與綠色生活的理念日漸加深;低碳化、健康化、高質量的發展成為了當今社會的重要發展目標之一。
我國不僅具有豐富的煤炭、石化等傳統能源資源,風光水核等新型綠色能源儲量也極為豐富,但人口多、約束大也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國情。要全面實現現代化,繼續采取“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堅持綠色發展,推動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是我們發展經濟的必由之路。依托專業高素質人才引進,推進行業數字化與智慧化轉型,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等措施是蘊含“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道路之一。
在新能源、新技術、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下,新矛盾與新問題也隨之而來。科學防污與治污,資源再生與循環利用,地區生態產品價值提升等課題需要我們發揮不畏艱難、守正創新精神,更需要我們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發揮黨員引領模范作用,推動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格局;充分發揮黨建宣傳聯動協調,增強人民對于低碳生活方式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實踐意識;積極轉變舊有消費觀念,圍繞綠色消費需求,發展綠色產業,以綠色動能促進高質量發展。
在社會轉型的新發展階段,加快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的調整優化,完善金融投資政策體系,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是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大力發展新型能源,加強電網基礎建設,建立維護低碳綠色發展機制等政策落實,更是建設新農村、振興鄉村經濟的重要途徑。我們要牢記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光榮使命;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堅定信念,積極投身美麗新農村建設事業。(作者:高區初村鎮北山村 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