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見證了無數歷史的變遷。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對黃河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黃河文化的歷史淵源可追溯至遠古時期。從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黃河沿岸的先民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創造了輝煌的史前文明。這些文化遺產不僅為我們揭示了古代社會的生活面貌,更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借鑒和文化資源。隨著歷史的演進,黃河文化逐漸融入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種思想體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
然而,黃河文化并非一成不變。在歷史的長河中,它經歷了不斷的融合與創新。特別是在新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全球化的深入,黃河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在這一背景下,保持黃河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實現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了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創造性轉化方面,我們需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將其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例如,河南省焦作市作為黃河流域的重要節點城市,近年來奮力打造黃河區域文化IP,創新講述“焦作黃河故事”。他們通過制訂《焦作市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三年工作計劃》,完成了焦作黃河沿線人文歷史、文化遺產、自然資源普查工作,并加大了對陳家溝太極拳、山陽故城、黃河中下游左岸分界點等遺存遺址的保護力度。同時,焦作市還謀劃了孟州市韓愈文化旅游產業園、溫縣黃河生態與太極文化融合新區等重大項目,將治河文化、太極文化、懷藥養生文化等有機融合,通過品牌引領、產業互融等舉措,讓黃河文化助推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此外,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也通過集成應用物聯網、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全方位、多視角、集中展示黃河流域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讓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黃河文化的魅力。
在創新性發展方面,我們需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借鑒其他文化的優秀成果,為黃河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山西省在黃河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他們連續兩年聯動其他沿黃八省(區)共創《黃河民歌春晚》,這道讓觀眾喜聞樂見的黃河文化大餐,不僅被廣泛認知為黃河文化符號,也是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山西衛視以《黃河民歌春晚》為契機,設計推出了以沿黃九省(區)的黃河地域文化為靈感來源,結合當地非遺元素而設計的春晚同款“黃河娃”限定盲盒手辦。這些手辦形態各異,將黃河文化與當代審美需求、功能進行巧妙結合,讓黃河文化以更加具象化的可親、可愛的形象出現,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同時,不斷為廣闊市場注入文化消費新活力。
此外,山東淄博臨淄區實驗中學也圍繞黃河風土人情開展了特色文化體驗課程,以黃河陶藝、黃河劇團、黃河攝影、黃河手工坊等為載體,讓學生感受黃河自然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傳承黃河文化和精神。這種將黃河文化融入教育體系的方式,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也為黃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需要我們從多個方面入手:通過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將其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借鑒其他文化的優秀成果;將黃河文化融入教育體系等方式,我們可以為黃河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讓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這些舉措不僅能夠促進黃河文化的傳播與普及,還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文化與經濟的雙贏。(作者:威海市廣播電視臺 王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