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冬季農閑時節,是農民一年中最清閑的時候,但是威海市臨港區汪疃鎮于家英村種糧大戶于曉東這陣子卻忙得腳不沾地,他究竟在忙什么呢?
1月29日,記者在田埂上見到于曉東。46歲的于曉東是跟農業打交道20多年的“老把式”,承包了村里200多畝地,在務工之余種植小麥和玉米,僅種糧一項,年均增收20萬元左右。
于曉東每天都會到田里轉上一圈。“年前下了雪,冬小麥長勢不錯,這幾天再施一把肥。”于曉東說,這兩天,趁著天氣晴好,再擦洗一下停放在院子里的農機。
從事多年化肥農藥經銷商工作的于曉東,不僅精通種糧的“門道”,還致力于推動自動化種植,在他家里,有無人機1臺、玉米收割機4輛、拖拉機6輛,“現在種植、收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病蟲防治用上了無人機噴霧,收割時又有專業設備烘干,這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種田大有作為。”
2023年,通過悉心打理,于曉東家的小麥產量達每畝900斤,玉米產量達每畝1300斤,富士蘋果產量達每畝7000斤,丑梨產量達每畝5000斤,總產量50多萬斤,產值50余萬元,于曉東的年收入非常可觀。
個人的成功,并沒有讓于曉東停下探索的腳步。“學無止境,過幾天,我還要去文登參加病蟲害防治的培訓。” 于曉東愛學習,善鉆研,起早貪黑上網向專家請教,尋訪種田能手,發揮知識的作用,與村民一同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說話間,于家英村村民閻宗信也來到了田里,對于曉東分文不取為其農作物“看病”表示感謝。“村民們遭了病蟲害,第一時間就想到于曉東,他每次都會下田仔細查看過后,再告訴我們買什么藥,怎么管理農田,哪個時期用什么肥料。” 閻宗信對記者說。
這些年來,于曉東時常活躍在村民的莊稼田中,免費為村民答疑解惑,給村民提供用藥指導,成了于家英村遠近聞名的“莊稼醫生”。
“我計劃來年加大種糧生產面積,帶領更多鄉親們把田種好。”對于新一年的種糧收益,于曉東滿懷信心,國家政策好,農民種田發財致富有盼頭,鄉村振興有希望、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