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走進上善堂基質藍莓基地里,只見一盆盆基質土有序排放,一株株種苗郁郁蔥蔥,一簇簇藍莓掛滿枝頭。飽滿圓潤的藍莓身披一層云霧般的白色果霜,如同一顆顆碩大的靛藍珍珠,“大如表盤”的果實,掰開后是淺綠色的果肉,品嘗一口,酸甜脆口……這位集顏值與實力于一身的新晉藍莓選手,究竟為什么這么強?它的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
眾所周知,藍莓對土壤及生長環境要求較為苛刻。上善堂的藍莓并不長在地上,而是盆栽——基質栽種。
基質栽種運用了無土栽培技術,是突破傳統土壤種植方式的新模式。“我們利用營養液代替土壤中的營養物質,使用混合后的泥炭、椰糠和珍珠巖作為藍莓的生長介質,脫離了土壤對藍莓的限制,可精準控制植物生長所需物質的攝入,植物生長速度較快,是地栽的2到3倍,有效提高了產量和質量。”上善堂基質藍莓基地生產經理高勇介紹。
說話間隙,到了為藍莓輸送水肥的時刻,源源不斷的水肥沿著4根滴灌管,流入藍莓栽培盆里,所有操作無需人工,這樣的情景在這個季節里一天能發生4次,不禁感嘆“科技范兒”十足。
不僅如此,整個大棚還配備了智能化的滴灌、噴灌系統和溫度、濕度控制系統,通過精準調控,確保每一顆藍莓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呵護藍莓生長全過程。
高勇向記者演示起基質藍莓基地的“高科技”,手機上點幾下,即可實時收到藍莓基質土的pH值、水含量、環境溫度等數據。“像在成熟期,藍莓適宜生長溫度為23-28度,提前設定好各項標準數據后,當出現實際溫度稍高或稍低的情況,5G物聯網“智慧大腦”將發出指令,進行自動溫控,確保藍莓正常生長。”高勇自豪地說,有了智能化設備,一名工人能看護5個大棚。
“智慧大腦”在十余個藍莓大棚首次嘗試,當年就實現了掛果。現如今,正是上善堂頭茬藍莓的采摘期,每個大棚現有種苗400余株,預計產量超過1萬斤。
“基地計劃進一步擴大藍莓種植規模,明年將達到40余畝,規模化生產后,預估藍莓產量超過30噸。我們將持續依托5G物聯網技術,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的力量。”談及未來,高勇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