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了首批山東省數字經濟創新平臺名單,位于臨港區的威海君樂輪胎有限公司入選。
6月25日,記者走進威海君樂輪胎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看到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操縱著機器,生產線“火力全開”,整個流程“一氣呵成”,一條條輪胎順利走下流水線。
高性能子午線輪胎自動生產線投用后,君樂輪胎數控自動化率可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了“密煉—半成品—成型—硫化—檢測—入庫”智能化生產模式,企業正在向高質量、低能耗的綠色方向發展,輪胎單位產品能耗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此次入選“首批山東省數字經濟創新平臺”,在副總經理王堯文看來并非偶然。“我們以打造數字化燈塔工廠為目標,積極探索工廠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通過引進全球先進自動化智能生產、物流裝備,廣泛利用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構建一套具有君樂特色的輪胎智能制造模型,向‘數字君樂’穩步邁進。”王堯文介紹,智能制造系統將通過物聯網技術,整合生產過程中的人、機、料資源,實現整個制造過程的互聯、互通。目前企業已構建形成1個省級數字化車間、2個市級數字化車間。
記者在成品倉庫看到,每條輪胎胎圈部位均粘貼了一張條形碼,“這是輪胎的‘身份證’,可追溯到組成輪胎的所有原材料,輪胎在成型、硫化、檢測、入庫的每一環節都會自動‘打卡’,錄入相關的數據信息,為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撐。”王堯文說。
而硫化后的輪胎成品,在入庫前將經過最后一道關卡——“安檢”。每一條輪胎都會經過若干個安檢口(成品檢測裝備),逐一進行外觀、X光、動平衡等項目檢測,確保100%合格的輪胎才能進入市場。
生產線上體現的種種“科技范兒”,離不開君樂輪胎的創新思維,高性能全鋼子午線輪胎創新中心將發展方向瞄準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等方面。“我們致力于技術創新隊伍建設,培育了一大批專職研發人員,還聘請了高校和專業科研院所的專家,壯大人才隊伍。同時,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訓計劃,提高人員的整體素質。”王堯文說,創新中心在科技人才的引領下,圍繞智能輪胎研發、氮氣硫化節能新技術、導向輪專用綠色輪胎的研發等課題,推動產業化科技成果轉化。
目前,君樂輪胎已完成載重汽車普通斷面子午線輪胎、輕型載重汽車輪胎等八大系列、五百多個花紋型號的產品設計研發,遠銷歐美、非洲、大洋洲、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預計產值達10億元。
一批本土企業強勢崛起,為臨港區深化“數實融合”賦能產業升級打下了堅實基礎,區經濟發展局將以此次入選創新平臺為契機,從政策支撐、標桿打造、服務保障等方面發力,加快數字經濟重點項目的培育,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應用,加強數字經濟人才培養,助力全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