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臨港區經濟發展局獲悉,山東省2024年度“產業大腦”建設試點和入庫培育名單公布。臨港區申報的碳纖維產業大腦入選山東省2024年度“產業大腦”建設試點,是威海市唯一一個入選建設試點的項目。
作為全省領跑的臨港區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特色產業集群,在臨港區碳纖維產業園內擁有碳纖維相關企業107家,主要涉及航空航天、汽車輕量化、休閑體育等領域。2023年,集群實現總產值116億元,近三年年均增速13.6%,位居省內同行業第1位。
“以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是臨港區三大主導產業之一,我區依托碳纖維產業園,定位打造國家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基地,并獲得了多項省級榮譽稱號,未來將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威海臨港新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戰勝介紹。臨港碳纖維產業正不斷向“龍頭最強、鏈條最全、平臺最高”堅實邁進。
伴隨碳纖維產業鏈企業協同不緊密、科技創新能力動力不足、智能化生產程度不強、融資渠道不暢通等發展痛點日益顯現,建設碳纖維產業大腦、突破發展瓶頸迫在眉睫。
“產業大腦”既是工業大模型賦能、工業大數據匯聚平臺,也是工業大算力服務平臺。臨港區明確建設思路,堅持建設和運營兩手抓,通過政企聯合,計劃投資1200余萬元,力爭建設成全省優秀“產業大腦”。
據了解,碳纖維產業大腦將按照服務開放平臺、算力開發平臺、數據匯聚平臺、算力調度平臺4類支撐平臺,算力、算法、算量3種服務能力,政府側、企業側2類服務對象,“立足市縣、服務山東”定位,進行總體架構,不斷豐富“產業大腦”功能,發揮大腦服務能力、精準供給、精準招商等能力。
在積極推動大腦平臺運營新模式的過程中,我區將為碳纖維產業大腦建設提供建腦、用腦激勵政策,在用好中科融合算力中心的基礎上,揭榜單位——威海臨港新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及聯合申報單位將整合軟件平臺、金融、精準招商等數據要素,進行資源注入。
碳纖維產業大腦建成后,可通過連接設備、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優化生產等方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加強產品競爭力,提高創新能力,增強風險預警能力。碳纖維產業大腦將匯聚貫通行業數據并進行處理挖掘分析,提升產業數據價值;同時,強化產業鏈高效協同,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助力政府對產業鏈的實時洞察和精準決策,促進產業鏈智慧治理,進一步鞏固威海碳纖維基地的優勢和影響力。
“我區將強化要素保障,持續拓展‘產業大腦’資源匯聚,推動‘產業大腦’盡快建成達效。”區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