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納44家規上工業企業,成立全市首家鎮級商會,搭建政企、企企溝通合作、共享資源的平臺……為凝聚鎮域企業向心力,發揮企業引領鎮域經濟發展的核心作用,臨港區蔄山鎮商會在鎮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成立商會黨委,探索“商農聯動”工作模式,構建起組織聯建、經濟聯合、利益聯結的鄉村振興新路徑,以商會經濟發展帶動農村基層治理水平提質增效。
聚焦組織融合
搭建鄉村振興“蔄商大舞臺”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蔄山鎮充分發揮鎮域企業優勢,激活區域發展的內生動力,以強化鎮域聯動為目標,搭建以商會為主體的鄉村振興“蔄商大舞臺”,推動鎮域內企業、農村之間的交流溝通。
在鎮域東南部,蔄山商會會員企業威鷹玫瑰牽頭帶動3家企業與東許家村聯建成立“1村+3企”的村企聯合發展黨總支,搭建商會聚力鄉村振興發展的資本、人才、產業、項目等資源互通橋梁,凝聚鄉村振興發展合力。在鎮域北部,由商會牽頭,引領上善堂光伏農業和上善堂農業快繁實驗基地兩個企業,以“2企+14村”的模式成立“山河富春黨委”,輻射帶動大夼、么山、東柳等14個傳統村落快速發展。
蔄山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在‘山河富春黨委’推行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計劃,每月定期召開碰頭會、統籌項目推進、矛盾隱患處理等各項工作,搭建村企融合發展的交流平臺。”
此外,蔄山商會通過整合會員企業生產、銷售需求等信息,編印企業“供需資源清單”,打通鎮域經濟“內循環”,結成大中小型企業“發展共同體”,全面增強鎮域內經濟發展實力。
聚焦資源匯合
實現鄉村振興“工農大合作”
為充分發揮商會會員能動作用,蔄山商會創新推行“黨組織+企業+村”的發展模式,推動區域資源融合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全面起勢、全域突破。
在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商會黨委敏銳地洞察到,周邊游、采摘游等農業品牌消費增長趨勢顯著。因此,商會黨委以農產品品質培優和宣傳推廣為落腳點,打造了“大夼草莓”“山馬西瓜”“上善堂”系列農產品等多個農業品牌,擦亮了鄉村品牌的金字招牌。
有了好的產品,如何讓產品“走出去”也是一大難題。為此,蔄山商會協同“山河富春黨委”、村企聯合發展黨總支積極探索“企業+合作社+訂單+品牌”的新經營模式,發揮電商直播平臺優勢,幫助村集體宣傳和銷售桑葚、草莓、蘋果等優質農產品,解決了農產品“走不出去”的難題,實現了企業、農戶、村集體的合作共贏、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條以商惠農的高品質鄉村發展道路。
如今,蔄山鎮依托商會會員企業已盤活東許家村閑散土地1800余畝,促進村集體和村民增收100萬元,盤活村內10余間民房,達成優先用工協議幫助100多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另外,“山河富春黨委”還積極發揮商會協商帶動作用,流轉大夼、東柳等村土地2700余畝,促進村集體和村民增收120余萬元,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350個,增加村民自主就業收入40萬元,趟出一條以商補農的城鄉融合發展道路。
聚焦“需求清單”
推動鄉村振興服務大提升
為了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蔄山商會主動牽頭,組織會員企業研究制定鄉村振興“服務清單”“需求清單”,會員企業結合自身業務范圍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工作中,從農村產業發展、民生工程建設等領域回饋農村。
蔄山商會黨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兩份清單的制定旨在更好地滿足農民的需求,更直接地服務當地產業發展,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工作走深走實。同時,兩份清單的制定也進一步促進了村內硬件設施的完善和提升。”
道北店口袋公園、紅色大夼、花園村莊東楊格、“香甜山馬——村莊水系”景觀等一系列特色陣地的打造,輻射帶動陣地周邊村共享發展紅利;農貿市場功能升級,蔄山特色化農產品購銷平臺搭建,全方位、多層次帶動了農村致富增收;“西瓜文化節”的舉辦,進一步宣傳了鎮域內各類農副產品,將農業品牌與節慶、藝術創意等有機結合,提升了鎮域農副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各類定制化服務精準滿足了農民需求,有效推動了當地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
“‘服務清單’明確了企業可以提供什么,‘需求清單’找準了農民需要什么。‘兩個清單’暢通了企業與農民的溝通渠道,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更多企業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中來。”蔄山商會黨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如此,在鄉村振興建設中,最大化發揮了商會企業的力量,同時也極大地調動了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如今,蔄山鎮已經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動共贏的新格局,人民幸福感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