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之美,始于顏值,源于管理,見于細節,成于文明。近年來,臨港區建設局深入踐行為民城管理念,秉承“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以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以城鎮街巷為小切口,開展城市空間整治提升,將城市管理工作與城市品質提升相融合,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商圈賦能,助推經濟蓬勃發展
“走!去天億商貿市場逛!”今年夏天,臨港區草廟子鎮天億商貿市場成為了轄區群眾的“心頭好”,自從今年年初開業以來,天億商貿市場周邊“人氣”逐漸聚攏,美食、運動、休閑等商鋪越來越多,每天都有不少居民來這里買菜、吃飯、擼串,升騰起濃濃的煙火氣。
9月4日,區建設局城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呂強和某商鋪負責人一同來到天億商貿市場,對該商鋪外部的廣告設計進行更加細致的討論,確保安全美觀。
“這家商鋪涵蓋的范圍很廣,幾乎囊括了天億商貿市場二層的一半,按照之前市場規定的廣告安裝規范,如果采用一體式廣告牌,可能會因為過大留有安全隱患,所以需要在規格上謹慎考慮。”呂強介紹道。
今年以來,區建設局主動對接今年新投入運營的全季酒店、豪利維拉酒店等多家高品質酒店以及天億商貿市場商圈的負責人,實地勘驗現場,提前服務規劃設置特色招牌,商討制定出適合各自實際的戶外招牌安置方案,運用新理念、新設計、新材料,保證廣告牌既能體現商業整體美,又能確保招牌安全不斷強化商戶安全意識。
經濟發展離不開地攤經濟、小店經濟的“煙火氣”,天億商貿市場的東南角就有獨一份“新鮮”。
這里的惠民攤點來自周邊的居民,大家將自家小菜園里的時令蔬菜采摘下來,拿到這里售賣,翠綠的青菜、鮮嫩的黃瓜,以及小蔥、韭菜等,品種豐富,琳瑯滿目,吸引了不少居民選購。“都是我們自己菜園里當天摘的新鮮菜,自己家里吃不了,拿到這里來賣的話,不用交租金,一天也有好幾十塊錢的收入。”周家莊村村民劉鳳蘭說。
別看現在的小攤規整有序,幾個月前,攤販們都集中在天億商貿市場門口,不僅顧客進出不便,還存在交通風險。為此,區建設局主動出擊,抱著“一堵不如一疏”的理念,在天億城商貿市場的東南角開辟惠民攤點,攤販也從原來的20多家增加到50多家。
為了加強管理,區建設局城管執法大隊、草廟子鎮綜合執法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每天都會前來巡看,以每天2-3次的頻率,保障現場的整潔和秩序,為周邊居民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經常過來看看有沒有什么新鮮的菜,都是自己種的新鮮菜,我們買得也放心。”上河小鎮小區居民侯雅玲說。
為更好地滿足群眾品質化、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費需求,區建設局按照文明有序、適度放開、便民不擾民、不污染環境等原則,全面統籌經濟發展與市容秩序維護的關系,以協議管理、普法宣傳為基礎,專人管理為保障,引攤入市為手段,分類劃區規范設置店外就餐55處、季節性惠農攤點17處,促進地區經濟尤其是夜間經濟蓬勃發展。
服務前置,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這里距離居民區比較近,所以煙囪的位置需要朝著南邊遠離小區的方向。”近日,呂強同草廟子鎮綜合執法辦公室負責人趙輝來到正棋山花園一號小區,與餐飲經營負責人王玉鵬協調店鋪選址的問題。
最近,王玉鵬想開一家餐飲店鋪,在辦理營業執照時,區建設局主動靠前服務,提前與負責人溝通,了解店鋪經營范圍、經營位置等情況,為后續的店鋪開辦提供專業意見。
這是區建設局靠前服務的縮影。近年來,區建設局與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消防救援大隊部門聯動,通過業務整合、流程再造、信息共享,構建“一件事”辦理機制,為餐飲行業經營者提供一站式聯辦、一體化審批服務,助力營商環境再優化。“商家為了開業也不容易,在驗收的時候不符合要求可能就要返工,如果我們提前告知他們需要重點注意的點位,就能減輕他們的負擔。”呂強說。
今年以來,區建設局協同開展餐飲單位地址核查等跟蹤管理服務147次,現場指導124家餐飲店鋪完成選址工作和戶外招牌規范設置。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區建設局創新管理和服務模式,探索建立“行業+屬地+商戶+網格”的治理模式,行業強化服務指導,屬地落實管理,商戶發揮主體責任自律,網格化模式監管規范。今年以來,區建設局先后開展實地普法宣傳、夏季餐飲油煙專項整治、戶外廣告設施“安全大檢查”、城容城貌專項治理等活動,解答政策法規咨詢50余人次,督促引導商戶整改各類問題20余處,為臨港區增添活力保駕護航。
久久為功、持續發力。接下來,區建設局將進一步優化政策供給和管理服務,不斷強化城市管理和城市品質融合,合理規劃培育消費聚集區,引入傳統文化元素,豐富消費業態,創造出更優質的消費休閑環境、更優質的城市宜居環境,不斷提升地方經濟的活躍度、便利性和安全性,持續擦亮“動感新城·最棒臨港”城市品牌,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努力繡出一幅精管善治的美好城市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