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年味尚未散去,位于蔄山鎮的威海臺基科技產業園內已按下了復工復產的“快進鍵”,加足馬力抓復工、趕訂單、忙生產,奮力沖刺新春“開門紅”。
走進威海臺基慧顯光電有限公司的千級無塵車間,機械手臂高速運轉,傳輸帶上液晶模組快速流轉,工人們身著防塵服專注調試設備,兩條液晶背光模組及顯示器生產線已恢復正常狀態,滿負荷運轉,臺式顯示器正陸續產出。
“訂單情況飽和,預訂單排到4月,研發和生產必須‘雙線沖刺’!”公司副總經理王文濤的這句話,道出了企業新春開局的拼勁與信心。
王文濤透露,自動化升級是生產“大干快上”的關鍵:“過去,一條產線的產品原材料需安排兩名工人掃碼入庫,不僅費時費力,還易出現漏掃、漏檢的情況。”
今年,臺基慧顯購入自動掃碼系統,為每個原材料綁定“身份證號碼”,只需一鍵點擊便可悉數查閱原材料的生產日期、生產情況、質量情況,實現生產的全流程零部件質量和身份可追溯。“這樣在掃碼環節,不需要使用工人,在降人工成本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管控的效率,一旦有異常就會及時反饋。”王文濤介紹。
同樣應用自動掃碼系統的還有包裝環節,在感應掃碼后,即可清晰地記錄下了產品型號、產品數量、產品類別等信息數據,節省人工成本約25%。
“1500R這個模組,客戶的需求是成本一定要降下來,從材料、工藝、模具等等細節上下功夫,比如說這個背面卡鉤,我們做了三種設計……”開工后一大早,臺基慧顯研發室內,工程師們正圍著一塊新出樣的曲面顯示器模組展開激烈討論。
“客戶需求就是研發方向!”研發總監趙俊廷表示,年前,傳媒領域頭部企業——分眾傳媒找到臺基慧顯,對桌面顯示屏亮度提出新的要求。“商用顯示器正常對于屏幕亮度要求250尼特左右,而分眾傳媒要求達700尼特以上,這需要研發團隊將LED燈條、光學膜片搭配設計,并考慮散熱、產品應用場景等條件,以滿足客戶定制化需求。”趙俊廷說。
與此同時,車載顯示項目研發組正加緊技術儲備。每款產品基本都要用3個月的時間來攻克光學評估與結構設計難題,產品即將通過耐候及機械沖擊等極端環境測試。“相較于商用顯示屏,車載屏對耐候性、抗沖擊要求極高,我們通過優化產品的結構設計和光學方案,確保顯示穩定性。”趙俊廷介紹,車載顯示項目正合作洽談中,預計年內投產,將成為臺基慧顯增長新引擎。
作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臺基慧顯由12名工程師組成的研發團隊,手握50余項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有平面無邊框液晶模組,平面超薄和曲面液晶模組三大系列,涵蓋了主流的21英寸到34英寸,臺基慧顯的產品憑借差異化定制需求、優質穩定質量等優勢,打入新北洋、雷神科技、華碩、聯想等國內外知名顯示品牌供應鏈。
在廠房內,王文濤指著生產線滿懷信心說道:“2024年臺基慧顯年產顯示器120萬臺,隨著今年生產線由2條擴展到4條,產能提升將60%,2025年產能預計將躍升至20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