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內道路從坑洼泥濘變得寬敞平整,6100平方米的路面修補和路燈亮化工程讓生產生活更加便捷;威海市立醫院、威海市中醫院專家定期到村義診,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資源;4間文化大院、1處老年活動廣場配備多樣化的娛樂設施,成為村民開展文化活動的“幸福驛站”……眼下,在臨港區蔄山鎮南申格村,“市—區—鎮—村”四級協同發力的“民生實踐”,正悄然改變著群眾的生活面貌!
近年來,南申格村在威海市紀委結對幫扶下,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導向,通過提升村莊硬件、開展暖心服務、打造養老項目、規范基層治理等舉措,將“民生清單”轉化為村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答卷”,書寫了鄉村振興的生動篇章。
“現在村里處處是景,不僅住得舒心,生活也更加便利,日子越過越有滋味!”村民張福芬感嘆道,這一系列變化離不開市紀委派駐第一書記的全程參與。
從協調資金到監督工程質量,從項目規范到村級管理,第一書記與村“兩委”合力破解項目推進中的堵點,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讓“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村民口中的“頭等大事”,是去年年底開業的樂申幸福苑。聚焦老齡化社會需求,市、區、鎮、村協同發力,盤活閑置集體資產,精心規劃建設集幸福食堂、養老院、日間照料中心于一體的樂申幸福苑養老項目,成為臨港區民生工程新的“明星標桿”!
元宵節剛過,樂申幸福苑又迎來十余位老人入住。項目穩定運營后,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可達50萬元,既為幸福食堂提供產業支撐,也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然而,項目籌建初期,資金短缺和管理經驗不足曾讓南申格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叢建超一籌莫展。“多虧了市紀委駐村第一書記主動靠前,不僅協助完成消防驗收、食品經營許可等手續,還爭取到30萬元扶持資金,實施空氣能集中供暖工程,讓2000平方米的養老區域冬季室溫穩定在20℃以上,徹底解決了取暖問題。”叢建超說!
如今,樂申幸福苑每天早上8時準時為老人測量血壓、血糖,定期開展按摩理療,還邀請專業老師“送學上門”,組織管護培訓。同時,落實服務質量監督制度,開通單獨村級財務賬戶,讓養老服務更透明、更貼心。40多位在住老人直呼“比家里還暖和、還周到”。
在夯實硬件的同時,南申格村以基層規范管理為抓手,在市區兩級紀委的指導下,進一步健全完善“四議兩公開”“小微權力清單”、集體“三資”管理等村級規范制度,充分運用“小微權力一點通”、臨港清廉村居在線平臺等數字監督載體,持續加強村務黨務財務公開。通過“曬制度”“曬流程”“曬結果”,向群眾交出“明白賬”“放心賬”“滿意賬”,讓群眾充分參與基層治理和監督工作,提升農村善治水平。
在南申格村,四級協同機制已結出碩果:環境與制度的軟硬件升級讓村莊“顏值”與“氣質”并存,成功入選省級“和美鄉村”示范村名單;樂申幸福苑項目的順利運營托起農村養老“夕陽紅”,為集體經濟健康發展注入新活力。在村民看來,派駐第一書記的“紐帶”作用、區鎮兩級的合力協助、村“兩委”干部的擔當實干,共同織就了這張立體化的“民生保障網”!
“群眾的笑臉就是最好的成績單。”叢建超說,南申格村將在持續完善提升的基礎上,逐步探索“養老+”全鏈條產業模式,讓村集體經濟活起來、鄉村產業興起來、制度規范立起來、民心民意聚起來,鄉村振興的幸福畫卷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