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位于南海新區的威海嘉和熱系統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裝芯、釬焊、總成組裝等工序齊頭并進,轉運小車來回穿梭傳遞物料,發貨倉內一輛輛載貨汽車整裝待發到各汽車主機廠,日均發貨臺數約3000臺。目前企業訂單持續增加,車間設備開足馬力,員工工作激情昂揚,生產季度沖鋒號已吹響。企業總經理王小闖又帶來了好消息:“3月份月生產突破7萬臺,創下公司自成立來的歷史新高”。
1月份生產下線超3萬臺,2月份生產下線超4萬臺,3月份生產下線超7萬臺創歷史新高,王小闖曬出嘉和熱系統第一季度成績單,月月攀升的訂單量為嘉和熱系統一季度帶來近3500萬的生產產值。作為一家主要生產汽車熱交換模塊的零部件配套企業,王小闖毫不避諱地指出產品的可代替性和模仿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嘉和依舊可以不斷突破新高,摘得頭籌的原因,王小闖拿出“文武雙抓”的獨門秘籍,“文”指的是嘉和熱系統發展規劃書,“武”則是大刀闊斧的技改升級。
嘉和熱系統早在年初就拿到了全年的預售訂單,面對訂單的爆發性增長,王小闖在高興之余開始擔心產能問題,機器能不能給力,人力夠不夠,生產線用不用升級......一個個問題讓他不敢邁開步子,“那時候就想著辦法總比問題多,根據市場預測和現有的問題,我們請專業人士為嘉和制定個性化發展方案,并在公司總部的統一規劃下同步協調各子公司資源,讓我們摸著石頭過河,心里也就有了底。”王小闖說,根據方案嘉和熱系統積極推動技改升級,加大人員儲備、優化生產工藝來進一步提高生產產能,目前企業的月產能已經能夠達到8萬臺,訂單也排到了6月份,預計全年達到1.7億元的生產產值。
“在技改方面我們計劃采用數字控制和自動化控制技術,總投資60萬元,將用于手工裝芯和半自動裝芯改制,節約人力成本50%,產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50%。”王小闖緊接著來到廠房另一側介紹企業為客戶私人訂制的生產線,以及額外配備的一條總成專機生產線,以滿足客戶一個月2.5萬到3萬臺的產品交付。與此同時,企業還積極進行人才儲備,通過南海新區相關部門的牽線搭橋,已經和區內高校進行了對接。
一項項賦能舉措嘉和熱系統打鉤完成,現在企業已經先后拿到瞪羚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稱號,但這遠遠不夠,王小闖說:“將步子走在市場前面,企業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寬。”在嘉和熱系統的發展規劃書中提到了新的發展步調:預留出5千平方米的廠房用地用來開發新產品,向著新能源汽車進軍。聽到企業底氣滿滿地喊出目標,南海新區相關部門也來錦上添花,成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小組,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措施,分配包聯員,制定責任清單,深入企業一線,與企業干部職工面對面溝通對接,全面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圍繞重點工業項目,認真梳理企業反饋的問題,落實各項幫扶措施,以實際行動“幫”到點子上,“助”到關鍵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