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我這個菜刀鈍了,能不能幫我磨磨。”“頭發有點長了,幫忙理理發吧。”……5月24日上午一大早,南海新區江南城小區門口就熱鬧起來,由觀海社區組織的“便民小巷”一“開市”,各個志愿服務攤位前便引來居民尋求幫助。
便民小巷”匯集了全區涉及民生領域的有關部門、商鋪、物業、企業等,設置了醫保社保、公交、燃氣、暫住證辦理等咨詢服務攤位,還進行愛心義剪、健康測壓、清洗眼鏡、廚具幫磨、配鑰匙等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各顯其能,“一對一”“點對點”“零距離”開展服務,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便利。今年剛來南海新區定居的劉國軍,正發愁如何辦理醫保社保業務,開到小區門口的“便民小巷”正好解決了他的困惑。現場志愿者們熱心地為劉國軍解答問題,這讓他感到非常滿意:“也不用跑這跑哪,在家門口就全搞定了,實在是太方便了,為南海點贊!”最受歡迎的還是辦理市民卡的攤位,由于居民經常乘坐公交車,急需辦理市民卡,志愿者們便在小區門口支起攤位,讓居民不跑腿、現場辦。“這樣的志愿活動真是太貼心了,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希望今后多舉辦這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我們很受益。”居民楊林軍說。
現場擺攤的志愿服務項目,都是精心摸排群眾需求后開設的。“我們通過社區網格員聯系群眾、志愿者服務等多種服務載體,結合‘線上+線下’的形式,多渠道征集群眾的需求和困難,及時歸類整理,形成群眾需求清單,明確志愿服務方向。”觀海社區工作人員張永芳說,對于群眾“需求清單’,社區統籌配置各類資源,目前已形成醫保社保、暫住證辦理、義務理發等10余項固定的便民服務內容,并根據群眾需求隨時調整服務事項,讓群眾在家門口獲得綜合性、多樣化、一站式的志愿服務。
不只是在觀海社區,像這樣的“便民小巷”,在南海新區各社區紛紛開展起來,已經融入日常、化作經常。一項項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志愿服務,從滿足群眾需要、解決群眾所需著眼,從抓細抓實入手,切實提升著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今年以來,南海新區聚焦提升群眾滿意度工作,將“便民小巷”作為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陣地,每月常態開展,由區內的各民生部門、社會組織、愛心人士和群眾廣泛參與,著眼滿足廣大群眾普遍、共性的現實需求,同時結合部分前期摸底,對需求量較大的“群眾點單”進行“定制服務”,集中組織開展醫療保健、政策解讀、生活便利、關愛幫扶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滿足群眾需求、解決群眾問題。截至目前,“便民小巷”志愿服務活動已累計服務3000人次。“‘便民小巷’是今年新打造的志愿服務品牌之一,我們通過品牌項目帶動、輻射引領,提升志愿服務供需匹配度,增強志愿者專業服務能力,切實提高志愿服務質效,讓群眾有更多的成就感、獲得感。”南海新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南海新區已經打造了“讓愛敲門”“遇見·紅立方”等品牌項目10余個,建立了370余支志愿服務隊伍,志愿者數量達到2.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