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參加吉林省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吉林大學培訓班的百名學員,來到位于南海新區的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開展實踐教學。吉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現場教學基地在仿生研究院揭牌。
“頭雁”項目是國家農業農村部于2022年啟動的針對于國家鄉村振興啟動的國家級項目。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匯聚仿生學科、教學、科研、人才等優質資源,組建了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任露泉教授為帶頭人的160多人的仿生技術團隊。“仿生學科對農業提供了多方面的新思路和解決方案,可以為農業企業提供定制化、體驗式、孵化型的幫助。”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執行院長丁剛說,承接此次實踐教學任務,一方面可以展示研究院仿生技術在農林果蔬等方面的實際應用成果,另一方面也為吉林和威海兩地的農業企業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助力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為此,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精心設計教學項目,組織學員深入威海各涉農企業進行參觀調研。南海新區農業海洋辦公室負責人也趁此機會積極和與會學員對接交流,推介南海,謀求合作。
學員們來到南海新區的威海文浩農業種植合作社、萬和七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景翔果蔬專業合作社等地,實現內行人的“同頻共振”。“來到這幾處教學現場真是大開眼界,南海新區在農業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包括棚膜、園藝等方面,像萬和七彩的智慧灌溉技術就讓我獲益匪淺,以灌溉、回水、讓水的方式循環利用,既節約了成本還提高了效率。”學員王成說。學員們還全方位探索了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來到仿生科技展館、仿生健康館、C1仿生中試車間等地。“這里面很多東西我們之前都沒有接觸過,你像這個激光熔凝仿生耦合數控機床在農業領域是非常有用的,它那個犁頭損耗很大,如果引進這個設備成本會大大降低,給我們帶來很多收益的,這真的是科學前沿的力量。”學員蒼久江說,他已經和相關科研人員洽談了合作事宜,利用仿生知識為農業規模化種植插上科技翅膀。接下來,學員們還將威海市其他農業基地走訪參觀,實現全市范圍內的合作交流。
“我們充分發揮學科綜合優勢,圍繞威海本土農業企業發展需求,加大科技創新,通過產學研一體助力綠色農業發展。”丁剛說,目前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在南海新區建成2000平方米的AI智慧種植產業化項目,集現代農業技術、仿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于一體,自主研發高吸光高轉換效率仿生新型光伏電池以及配套的高透光伏蓋板材料,開發仿生高效吸光材料,推動仿生吸光材料與新型光伏器件的有機結合,打造成仿生技術與AI結合應用于農業生產的示范基地。還在景翔果蔬專業合作社搭建全程無人化采摘試驗平臺,對蘋果、番茄等作物實現無人化采摘,基于研究院液態有益菌無土基質種植技術,與威海本土企業合作。還發明了玉米仿生摘穗、仿生剝皮、仿生脫粒、仿生清選等4項核心技術,研制出玉米穗莖兼收、籽粒直收、打捆收獲3類成套裝備,4項核心技術實現產業化。近年來,南海新區堅持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發展以農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為主的大田種植,注重生產與生態有機結合,依托萬和七彩、景翔果蔬、萬鑫畜牧、神農菌業等企業,引導其逐步向二三產業轉型發展,重點打造綠色安全優質的產品生產與銷售基地的金名片,擦亮南海新區綠色農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