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來到位于南海新區的威海德爾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組裝一臺定制機床,完工后將出口至歐洲市場。
“這款定制產品是一個雙交換工作臺的臥式加工中心,客戶對產品提出了兩方面的要求。”指著這臺機床,威海德爾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正凱打開話匣子,“一個是三軸的驅動,這款機床三軸的驅動采用中空冷卻,當機床工作一段時間后冷卻系統會自動降溫,保持產品穩定的工作精度。另一個是整個主軸頭,采用兩檔齒輪變速,優點是既能滿足高轉速,又能滿足大進給銑削所需的大扭矩……”
根據客戶的要求,德爾自動化的工程師們將利用數月的時間探索創新,一臺的銷售價格可達到300多萬元,是機床市場上的中高端設備,利潤率遠高于通用機床。用它加工出的產品,不僅精度高,還可以實現是多個流程一體化操作。
德爾自動化正是以優質的定制化服務能力打開了國際市場。放眼德爾的整個車間,已經擺滿了正在準備出廠的產品,它們全都是根據客戶定制的產品,不久就會出口到歐洲、中東等地區。“今年已經有六七家客戶,都是沖著我們定制化來的。”郭正凱說。
定制化,表面上可以理解為滿足客戶的需求,但背后卻極其復雜,考驗的是企業的技術沉淀、創新研發、生產交付等各種能力。據了解,僅去年一個五軸高端機床項目的研發,企業就投入了3000萬元。
“為了保持創新活力,我們多措并舉,在加強企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的同時,還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并與部分企業開展聯合研發。”威海德爾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衛東說,從產品的設計、研發、試驗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我們覺得是值得的,因為創新才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為了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南海新區各部門積極為企業爭取相關政策,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等。今年3月,通過政府搭橋、銀企對接,為企業落地了一筆800萬的科技信用貸款,極大地助力企業創新研發。
靠著定制化服務,德爾自動化已經在國際市場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隨之而來的是出口訂單量的攀升。今年以來,企業已經完成交付訂單3000萬元,未交付和已簽約的訂單還有4000萬元,年產值有望過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