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加班加點趕訂單,大年三十只放了下午3點到晚上11點……”2月18日,在位于南海新區的明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在德在為上海一家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客戶介紹企業生產情況。
新春剛過,明池玻璃便迎來一撥又一撥考察洽談的客戶,生產車間里也是熱火朝天地趕制訂單。去年,明池玻璃成為安徽省屬國企皖維集團的子公司。今年是明池玻璃跨入新發展階段的元年,企業也要大干一場。“我們已經規劃好未來三年的發展計劃,共有8個增資擴產項目,力爭通過技改升級等,將年產值再增一倍。”劉在德說,按照計劃,今年計劃投資8000萬元,新增2條生產線,再對3條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

從一家鄉鎮企業到到現在的國有企業,從以前的年產值兩三千萬元到現在的2億多元,企業大跳躍的背后,是明池玻璃持之以恒地抓技改增產能。汽車玻璃制造是一個傳統產業,市場生存環境不斷被擠壓,材料價格上漲,成品價格卻一年比一年低。雖然明池玻璃已經在商用車玻璃領域做到了行業第一,但商用車的需求量遠遠不及乘用車,要想搶占乘用車市場,產品的質量和價格是關鍵因素。至今劉在德還記得2014年企業第一次嘗試進入乘用車供貨體系時的艱難。“當時審核的時候,發現了很多問題,不能滿足上汽通用的要求,我們從硬件到軟件都不符合,那也是比較艱難的一段時間。”劉在德說。經過不斷地改造提升,明池玻璃才先后進入了上汽通用、比亞迪、吉利等乘用車主機廠的供貨體系。
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產品良率,只有通過創新和技改才能實現,這是他們經過實踐并驗證可行的做法,尤其是2021年,在政府的牽線搭橋下,明池玻璃與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以及供應商設計搭建了國內首臺(套)商用車前擋風玻璃壓制爐生產線,將生產效率提升了50%,成品率提升了5%。“考慮到這條線目前是單線生產等因素,我們計劃將這條生產線進一步進行智能化改造,建成雙線生產,可節省5名員工成本,還能將生產效率提升100%。”劉在德說。
眼下,新項目的建設是劉在德每天都要跟蹤的事項,此外,每天下午4點的質量例會,他也會準時參加。“我們有30多個新訂單項目要量產,其中有比亞迪的訂單,產品量大、質量要求高,還有歐洲斯堪尼亞的訂單要求也很高,另外上汽通用的一個大訂單也需要在今年9月份量產。”劉在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