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如今的鄉村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橋頭鎮作為環翠區農業大鎮,始終以打造鄉村振興城鄉深度融合示范項目為抓手,突出特色高效種植農業項目的科技創新優勢,不斷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譜寫了鄉村振興的多彩篇章。
“大家有沒有想看的花,白色的?白色的在這里,這幾種大家都可以看一下……”走進位于橋頭鎮的威海七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花卉種植大棚內,網絡主播在向消費者們介紹從日本和歐洲引進的新品種——鐵筷子。玫紅色、雪白色、黃綠色……花海中,主播走走停停,耐心細致地向觀眾介紹、展示。
“鐵筷子這種花的花期特別長,是我們公司去年從日本和歐洲引進的種苗,經過一年的繁育,現在都已經開花了,同時我們還做了戶外的落地實驗,去年下雪的時候,它依然可以開花。”威海七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張燕美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引進的這種花,絕大多數是重瓣的,跟國際上的新品種是同步的,希望能用這樣的方式,給國內的消費者帶來與國際同步的花卉消費體驗。”十多年前,威海七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團隊經過前期調研,最終決定把公司“安家”在橋頭鎮。作為一家致力于發展國內外新優冷涼植物的園林企業,公司秉持“差異化”的經營理念,積極引進、培育各種特色新優植物,現已構建了健全的市場推廣體系,以威海為中心輻射全國。
入駐企業的發展壯大,最終反哺的是當地村民。威海七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從剛開始的幾十畝地發展到現在的近三千畝,隨著體量的不斷擴大,公司需要有更多的人員參與進來,周邊的村民便成了用人首選。大棚內,60多歲的橋頭村村民梁愛衛正在給花卉澆水,她說:“我來這兒工作已經有兩年多了,現在家里農活也不多,地里也不忙,正好在家門口就有就業機會,能夠多一份收入,非常開心。”
我們這個廠區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附近的村民,他們忙完農活以后,就到我們這邊來打工,多的時候每天的工人可以達到200名左右,基本上解決了周邊3到4個村的閑置勞動力,給他們增加了一定的收入。”張燕美說。
報信村石家河南側附近的田地里,整齊排列的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掀起門簾,走進大棚,棚內的溫度讓人仿佛一秒入春,眼前郁郁蔥蔥的秧藤沿著吊繩攀巖而上,茂密的綠葉掩映下,小柿子掛滿了枝頭,種植戶們忙著采摘、打岔。村民劉永飛介紹說:“現在主要是給植株打岔,岔多了吸取養分,小柿子得不到養分的話,不甜也長不大。我們這種小柿子口感酸甜,皮薄肉厚。從正月十五開始采摘第一批,到現在摘了有幾百斤了,目前市場價格還可以。”
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持續增強鄉村“造血”功能,結合前期調研、遍訪等工作,決定將大棚小柿子種植作為鄉村振興引領項目,帶領村民念好“產業經”。
橋頭鎮以打造樣板片區作為鄉村振興的總抓手,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由點擴面,橋頭鎮鼓勵優勢企業充分挖掘資源,打造現代農業片區,實施美麗鄉村綜合提升行動,擦亮橋頭鎮特色農業發展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