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街道小鎮村成立于2021年4月,由五家疃、臺下、西莊、北七夼4個村建制調整而來,現有村民372戶、1079人,黨員64人。為加快新村并心融合,街道抓住機制、發展、服務三個關鍵環節,趟出一條黨群融合、協同并進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抓機制創新,夯實運轉“基本盤”
優化領導工作機制,為發揮好新村村民委員會作用,街道組織原村合作社干部、村民代表等組成環境管理、矛盾疏導等6個小組,并根據各人特點明確分工,實現小組協同、高效推進。同時,開展聯系服務行動,主動與共建單位對接資源、信息,構建起縱向聯動一體、橫向鏈接協調的工作格局。優化協商議事機制,將外來住戶、經營業主等納入民主議事參加范圍,每周一征集議題,事中商討決策,事后復盤評議,解決舊養雞場違建等歷史遺留問題10余件,樹立起新班子形象和威信。優化網格管理機制,建立“網格+先鋒崗”管理模式,按照40戶左右劃分10個網格,由村社干部擔任網格長,設置4個“黨員先鋒崗”,開展網格巡查、走訪入戶等。結合黨員量化積分,每月按照20%、10%的比例評選四星級以上和三星級以下黨員張榜公示,“后進”黨員由我談心談話。
抓產業發展,激活共富“新動能”
新村產業有了“關聯度”,但項目少、利益聯結不深,缺乏后勁。為此,街道從3方面增強發展動能。一是盤點資源家底。開展“兩清三化”行動,通過土地整治和清產核資,將新整理的340畝土地、117棟房屋統一登記、管理,并向社會發布投資機會清單,吸引窖藏餐廳等13個項目落地,投資4000余萬元。二是聚集人氣流量。通過“街道支持一點、合作社承擔一點、社會投資一點”,打造石窩劇場等30余處“打卡點”,邀請20余名專家人才擔任“共富合伙人”,策劃各類活動,年游客量達5萬人次。三是深化利益聯結。按照新村60%、4個合作社各10%的比例共同成立“共富公司”,統一對外承接活動,所得收益按“公司占股、商戶提成、村民薪金”分配。目前承接自行車賽、戶外婚禮等活動100余場,創造就業崗位60余個。2年來,集體經濟收入、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漲幅達到48%、60%,2023年分別達到372萬元、2.2萬元。
抓服務提質,繪就治理“同心圓”
陣地升級,打造“一站式”黨群服務中心,配置鄉村書房、信用超市等13個服務區,明確特困補助、養老保險認定等21項工作事項清單,為村民提供“定點”服務,讓村民“平時愛來、有事就來、遇事能辦”。活動共辦,引入善若社工、海星公益等社會組織,通過“共建團隊、共辦活動”,將具有相同愛好的村民匯聚到一起,成立了歡喜鑼鼓隊、鋦瓷技藝坊等村級自組織15支,共同開展“夢響小鎮”等活動150場,以文化認同促進情感融合。信用通辦,統一制定新村誠信管理辦法,將參與志愿服務、環境整治等日常行為納入信用積分兌換項目,通過“季評星、年評優”選樹“星村民”等身邊典型86人,人人參與、人人奉獻的治理氛圍逐步形成。
特別聲明:本文為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人民號”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人民日報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